【概况】 2019年,市委、市政府组建成立行政审批服务局,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一年来,市行政审批服务局牢记初心使命,知重负重担使命,锐意进取抓落实,政务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一窗受理·一次办好”改革全省第三方评价获得第4名的优异成绩。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牵头负责的全省第三方营商环境评价获得第2名,承担的施工许可办理、企业开办两个一级指标分获第1、2名。优质的政务服务推动市场活力进一步激发,2019年新登记市场主体13.5万户,同比增长28.9%,注册资本2599亿元,同比增长35.11%;注册资本1亿元以上的企业305户,其中10亿元以上的3户。
【市行政审批服务局成立】 2019年1月2日,市行政审批服务局暨为民服务中心挂牌,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于永生出席揭牌仪式并致辞,首批市级148项行政许可事项、78项关联事项全部划转到市行政审批服务局集中实施。
【深化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 市县同权改革持续深化,市政府主要领导在全省领导干部会议作典型经验介绍。编制完成县级审批服务局划转事项指导目录,在全省率先实现市县审划转事权对等一致,市级划转226项事项、县级评价划转170项事项,“一枚印章管审批”模式平稳运行。构建审管衔接新机制,建立了审管互动平台,实行时推送、日互动、周见面、月会商、年考核的审管联动机制和重要事项会商制度。2019年共推送审批信息1万余条,及时接受率达到90%以上。
【流程再造】 通过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优服务等改革举措,深化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再造,企业开办从3个工作日提速到1个工作日,企业住所名称变更、章程备案、经营期限变更实现了即时办结。不动产登记实现交易、登记、缴税“一窗受理”“全城通办”“一次办好”,办理时间除需公告和现场查验的外,全部实现了1个工作日内办结。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打造了审批部门、监管部门、建设单位、中介机构“四维联动”机制,全面落实“容缺受理”“告知承诺”“模拟审批”“一链办理”等服务举措,取消审批事项7项、合并审批事项29项,转为内部协调事项8项,办理施工许可证实现了1张申请表、0费用、全程网办。开展联合验收联合勘验,将工程竣工验收阶段涉及的规划核实、消防验收等10项验收及备案事项纳入联合验收统一办理。简化水气暖报装,企业获得水电气暖时限压减75%。
【一窗受理·一次办好改革】 济宁市和任城区、兖州区、曲阜市、高新区、太白湖新区及兖州区兴隆镇、新兖镇通过省“一窗受理、一次办好”改革试点验收。对“我要开饭店”、“我要开诊所”、“我要开药店”等60个高频事项,按照主题逐一编制了“一链办理”流程,形成了“一链办理”事项“一套材料、一张表单、一个流程”。试点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取消证明事项10项,清理繁琐环节和手续7项,公布告知承诺事项66项,对全市380余份“放管服”改革涉及文件进行审核清理。在全省首批试点“一窗受理”,分领域设置了不动产登记、住房公积金、社保、交通、惠企服务、税务、公安、基本建设、社会事务、企业开办、公共服务、中介服务、信贷金融13个业务服务区,建立综合受理窗口121个,咨询、出证、帮办代办、政策咨询、兜底找茬等辅助窗口13个。11月份,顺利通过省“一窗受理、一次办好”改革验收。
【互联网+政务服务】 行政许可事项、依申请公共服务事项网上申报率分别达到100%、98.99%。开发上线了全领域无差别“一窗受理”系统,打通与省发改委等11个省直部门系统数据下发通道,实现了与公安发布共享信息联通,验证群众身份信息和头像信息对比功能;实现了不动产登记、公积金、社保办事系统与政务服务平台的数据推送,解决了信息重复录入的问题;建成了“一网通”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实现了12个部门单位“百项事项”一证通办。开发了政务服务事项掌上办理“济时通”APP,分两批实现了100个事项“秒批秒办”。推动企业开办全程电子化改革,全程电子率达到95%,实现了0材料、1个环节。临时户外广告审批、建筑垃圾处置核准和城市建筑物、设施上张挂张贴宣传品3个事项实现了“无纸化”申报、“不见面”审批。规范中介服务工作,打破红顶中介,放开中介服务市场,开发建设网上中介超市,中介服务机构“零门槛、零限制”入驻,为建设单位提供网上发布、网上比选、网上竞价、网上评价服务,着力破解了中介服务时间长、费用高等难题。
【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 按照“五统一一加强”标准,对市县镇村为民服务场所硬件建设、软件建设开展集中攻坚行动,市和14个县市区(功能区)全部启用新的为民服务大厅,全市95%的镇完成了为民服务场所提升任务,所有的行政村建立为民服务点。推动市为民服务中心和太白湖新区为民服务中心深度融合,市、区752项政务服务事项全部进驻市为民服务中心,实现市区联动同厅办理。建立并严格落实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一次性告知制等服务制度,全面推行上门服务、代办服务和亲切服务,建立了双休日便民服务制度,开通了老年人、残疾人无障碍办事通道,提供帮办、代办、预约服务等便民制度,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有温度、有速度的服务。开通了帮办代办和“找茬”专窗,推行窗口无否决权机制,实现了服务窗口只说“Yes”、不说“No”。2019年,共开展延时服务、预约服务累计1478人次、549个小时,免费邮寄办件约3.3万余件。制定出台《济宁市为民服务中心政务服务监督员工作制度》,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各界代表中选聘了15名社会监督员。印发《济宁市政务服务回访评价系统工作规则(试行)》,启用了济宁政务服务回访评价系统。全市回访系统信息达到23.3万件(次),满意率达99.89%,不满意事项已全部整改到位,核查满意率达100%。
【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济宁市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六大专项行动计划》(济发【2019】8号),围绕“保五争三”目标定位,开展了条线自行督查和综合全面督查督查,制定印发了《济宁市优化营商环境奖惩办法》,实行“周例会”“月通报”“约谈问责”机制。2月13日至14日,联合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举办全市领导干部优化营商环境专题培训班。组建专家团队,对照国际国内最优标准,逐项对标梳理,先后6次召集18个一级指标牵头单位进行解读培训,明确了指标的测评重点和可能的测评方法,充分吸收外地先进经验做法,深化提升我市指标要素,确保点上优、全程优。开展为企业排忧解难大走访活动,组织各牵头部门,集中时间、集中人员,按照“逐个到、全覆盖”要求,走下去倾听企业呼声、了解企业需求、征求意见建议,重点解决了企业办事过程中的堵点、卡点问题,向企业负责人宣传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措施,帮助企业用足用好政策措施,提升企业满意度获得感。制定服务企业发展10条措施,在市县两级为民服务中心全部设立“惠企政策兑现窗口”,汇总面向各类市场主体的优惠政策,编制惠企服务一本通,搭建“一网通服”涉企政策服务平台,实现涉企政策查找、兑现“一站式”服务,打通惠企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该做法被省委主题教育工作简报刊发。同时,推出“惠企大礼包”,市及县市区新开办企业免费刻制印章,并为企业提供财会法律、融资担保、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打包”服务。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2019年9月11日, 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动员部署会,对开展主题教育进行部署。主题教育以来,全体干部职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把握“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贯通“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四项措施,做到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清正廉洁作表率。
【政务宣传】 2019年12月10日,《人民日报》客户端专题报道了我市为民服务中心综合交通服务窗口前移,赴微山为船员采集指纹信息的便民利民好做法。学习强国刊发“济宁市为民服务中心设“找茬”窗口让服务有温度与力度”宣传报道。山东电视台新闻联播专题报道济宁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典型做法。